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2026年招生计划引发热议,该校计划退出高考统招,改为“内地高考单独招生”模式。自此,“香港八校”中已有七所回到过去的“申请制”招生。这对内地考生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申请所需的面试、评估材料等,与绝大多数考生惯常的考察方式并不契合。
但天无绝人之路,合办高校称得上是一种另辟蹊径的选择。
内地、香港在高教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但第一个以公办高校形式诞生的合作项目,是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共同举办的北师香港浸会大学。
北师大的实力无需多言,而香港浸会大学从QS排名来看,与哈工大相当。在“强强联合”“首个合办”的双重作用下,奠定了北师港浸大的办学底蕴与优异口碑,直观地反映于分数线的变化上。
展开剩余71%在核心生源地广东,北师港浸大2023年普通类历史组投档分564分,排位10828,较上年提升5432位;物理组581分,排位42591,提升8510位,跻身全省高校录取前十强。
2024年这一趋势持续强化,广东物理组最低投档分升至582分,排位35270,历史组569分,排位8769,较前一年再度显著提升。全国范围内,北京、天津、浙江等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均稳定在各省高位区间,其中海南更是达到601分,远超省控线百余分。
2025年海南高考录取数据中,北师香港浸会大学以606分的最低分、11126 位的最低位次强势突围,较2024年位次提升超500名,且超出省控线114分。
直白地讲,内地考生只要能达到“双一流”的分数,便可报考北师港浸大,同时享受双份985层次的教学资源。
在办学之初,作为合作办学的双方,香港浸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都派遣了大量教师来到北师港浸大任教,夯实了该校的办学底蕴。与此同时,该校十分注重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全球招聘吸引了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多来自斯坦福、哈佛、牛津等世界顶尖学府,能将前沿学术成果与先进教学理念融入课堂,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实践指导。
除此之外,该校全英文教学环境也是学生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团队全部都具有境外高校留学或工作经历,所有课程教材、教学、辅导、考试均以英语为媒介,还同与全球1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学生可通过交换生项目、境外寒暑期课程等参与国际交流,深入了解不同文化。
而在通识教育上,北师港浸大也同时“继承”了内地高校、港校各自的优势。让学生深入接触中国语言文化的同时,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化教育;其全人教育中心更是开设了情绪智能、艺术体验、义工服务、环境意识和健康生活等五个模块。这些教育模块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方式都更加多元,不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定式的影响。
这一系列的教育会培养出更适合国际化发展的学生——截至2025年3月中,北师港浸大2024届1727名统招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93.46%,其中,出国/出境深造人数占落实去向人数的84.45%;除了出国学生数量占优,升学高校质量也很高,244位出国/出境深造毕业生进入QS前10名校,占出国/出境深造人数的17.90%,这也足以说明,国际强校对北师港浸大的高度评价与接纳。
港校退出统招,虽然对考生带来了一定挑战,却通过“中外合办”这一办学新探索,带来才能与个性全面发展的育人新模式。在某种意义上讲,北师港浸大的诞生与发展,像是在申请制之外,港校为内地才俊开辟的“换乘站”。
发布于:陕西省倍顺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